《底層邏輯》被綁架的人質摔死是誰的錯?掀開世界的底牌

想當初看到《底層邏輯》這本書,誤認為它是一本討論類似《寄生上流》的主題,細看英文才發現它的主題有多麼宏觀浩大——How to see the essense of things潤米諮詢創始人劉潤透過討論各大領域都有一個通用的準則或是基本的邏輯可言,許多章節都會讓你陷入思考的迴圈,但又不因為它的內容用詞過於生澀,而是你從來沒那麼想過,並甘於享受自己的價值觀不斷被挑戰。

《底層邏輯》是我2022年讀過知識性含量最高的書籍,討論是非對錯也好、或是談論道德基本底線,都是非常難以招架的主題,但劉潤能用故事以及圖文舉例深入淺出,而且文章篇幅都很短,思路清晰沒有贅字,是非常讓人信服的一本書籍。

每一個人心中都要有三種的對錯觀

如果今天有一個壞人A綁架了人民B,壞人挾持人民走進了沒有封鎖的工地C,在過程之中,人民不小心失足摔死,如果是你,你覺得是誰的錯?

底層邏輯 心得評價書評 北藍先生

大多數人和我的第一直覺都認為那一定就是壞人A的錯誤,不過那只是我們看待事情的一種對錯關——法學家。法學家講究證據、只要罪證確鑿,並且事情發生的原因是起於壞人,那麼這個責任就必須由罪人A承擔。

經濟學家思維者並非如此,他們講求社會環境應該要滿足人民安全的需求,今天人民死亡的原因是因為失足,即使今天發生了一百起人質綁架案,如果政府能夠更謹慎規範工地,在未施工時封鎖每個危險的場域,就不會發生今天的憾事,所以必須歸咎於工地C。

在你腦袋已經爆炸的同時,商人的思維會更加跌破你的眼鏡。商人認為不管哪一種結果,只要那個結果之中,自己損失最大,那麼就是自己的錯,在這個案例之中,人民失足摔死,失去性命成本最高,以商人的思維來講,應該自己要機靈一點不要綁架、即使被綁架也應該保護自己,不應該讓自己失去性命。

你內心的本質決定了我們爭論的可能

每個人心目中在不同事件中握有不同的對錯價值觀,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根本無法討論出一個結論,其中最經典的例子即是婦女穿著暴露慘遭強暴、以及國家死刑執行兩大議題。

底層邏輯 心得評價書評 北藍先生

婦女穿著暴露慘遭強暴
每每發生令人難過的女性被害人遭受性侵的案件時,總是會有一派人抨擊女性衣著過於曝露、引誘犯罪,雖然以現在的社會風氣而言,「責備受害者」的聲音逐漸被下壓,但即使如此,你還是會聽到女孩們的爸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穿太裸露,那是一個大家不敢說出口的刻板印象,就這個事件而言,就會是法學家以及商人兩派對錯觀的思辨。

以法學家的論點來說,加害人就是加害人,他所作所為本身就是不對的,如果為了要讓他避免犯罪,而去限制女性穿著,那麼類似的本末倒置就會如雨後春筍般浮出,各種不合理的要求就會出現。但以商人的角度而言,被侵害是最大的成本損失,因此女性應該避免穿著太過性感,才不會讓自己身陷危險,只是兩者論點有一個BUG——到底女性穿著多寡與犯人意願高低是否有正相關?

根據2007年的研究指出,強姦犯表明,受害者的服裝並不是一個重要因素。相反,強姦犯會尋找消極和順從的跡象,那麼這個討論究竟有沒有意義呢?就提供給大家去做思考。

底層邏輯 心得評價書評 北藍先生

國家死刑執行與否

2014年鄭捷在臺北捷運車廂犯下無故冤殺案,造成4人死亡、24人受傷,震驚全台的隨機殺人案也再次引起大家對於廢除死刑的討論,廢死團體聲明「死刑無法遏止犯錯、剝奪改變的可能性」,並且犯罪歸咎於社會教育責任、而大多數人民支持的執行死刑則是以人文為本,執行死刑才能將犯罪者永久隔離社會之外,具有特別預防的作用,這是一個法學家經濟學家的論點衝突。

法學家的論點不難理解,死刑是對謀殺者唯一的公平處罰,若沒有將責任歸咎於加害人,將形成「犯罪不用擔起責任」的風潮,不論是無期徒刑或是有期徒刑,無法提供死者或是整個社會一個交代;而經濟學家的角度則是從社會總成本出發,他們認為死刑並不是緩解被害者家屬傷痛的特效藥,也不能阻止下一個殺人魔出現,應該從完善社會安全以及救助網絡的建立下手。

囚徒困境,道德本質還是人性本質?

警察抓到嫌犯 A、B 兩人並隔離審訊,若嫌犯A坦白罪刑、嫌犯B拒絕承認,那麼嫌犯A可以轉為污點證人無罪釋放,嫌犯B則會重判 30 年;另外一個情況是,兩人都坦白罪行,則各判 15 年,或是兩人都不承認罪刑,則各判 1 年。

底層邏輯 心得評價書評 北藍先生

嫌犯兩人理所當然都會是用商人的對錯觀去看待事情,試圖將對自己的傷害降到最小,只是在這樣的情況底下,不管是基於人性想要讓自己生存下來而選擇坦白、或是基於道德不想要誣陷對方而選擇坦白,正是這樣的囚徒困境之中,即使都是從商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不管做什麼都不對,你就知道世界的混亂是從何而起。

知道這件事情並不是要我們理解世界的不可預測性多麼讓人沮喪,我覺得更多的是,關於是非對錯之間,你想要玩什麼樣的遊戲,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有沒有辦法承擔你的選擇,如果我們做足自己的任務,那麼對方想要出什麼樣的牌,不管是基於道德還是基於人性,都不是那麼重要了。

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舒適圈的交集

思考問題時,有四大元素分別是:事實、觀點、立場以及信仰。天氣很冷是一個主觀的觀點,並不是因為天氣真的很冷,而是對你而言這個溫度是寒冷的;一個客觀的事實應該是攝氏十八度,對於這個事實,每個人都會有不同觀點,像我來說,這個溫度根本就是天堂。

底層邏輯 心得評價書評 北藍先生

而當影響要件參入了利益所在,就會造成立場的不同。在我四歲的時候,家人購買位於右半區的預售屋,而當時的建商正在決議要把化糞池建立在左半區。對我們而言,我們的觀點當然是支持化糞池的建立,可以降低衛生處置成本有何不可呢?但對左半區的民眾來說,家門前有化糞池運作的異味,他們的反對聲浪可大了。

明明是同一個事實,卻會因為不同的立場而產生觀點的衝突,而這些紛爭又因為網路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讓這些混亂加劇,搞亂了世界原本的秩序,有人可能就會說:「世界為什麼走到了今天?」但其實大家一直在存在,只是以往的我們都待在自己的舒適圈,礙於社群媒體讓每個人都很透明化,大家都認為自己才是絕對現實,才會發生各種口舌之戰。

信仰則是不可晃動的真理,信仰不單單意指宗教,而是你深信的事物,他不容挑戰,也沒有要和你討論的意思,因此今天的問題涉及信仰,那需要耗費溝通的時間肯定加倍。而《底層邏輯》也希望透過這些論點讓大家思考當我們發生問題或是衝突時,我們到底是想要改變它的立場、觀點還是信仰,而究竟有沒有必要,這真是劉潤希望我們去思考問題的真正本質。

很多時候不是不努力,是這件事情本身就是錯的

方向很重要,如果我今天想從台北去高美濕地,卻坐上開往花蓮的普悠瑪號,那根本就不可能達成;方式也很重要,要去高美濕地有很多種方法,但如果你選擇騎腳踏車去,卻嫌時間花了太久沒有成效,那也是徒勞無功。

很多時候,我常常看見身邊的人唉聲嘆氣自己一無所為,無法及時將專案完成、抑或是覺得時間不夠使用,當我深入探討他們的工作流程或是生活態度的時候,都會讓我驚訝為什麼他們都沒有去思考事情的本質,即使他們在做的這件事情是錯的,他們也沒有想過要去修正。

底層邏輯 心得評價書評 北藍先生

愛因斯坦說過:「重複做一樣的事情卻期待不一樣結果的人都是瘋子。」《底層邏輯》探討了非常多不同領域的本質,內容含金量盛高,希望大家都給自己一個機會嘗試做點不一樣的行為,跨出舒適圈,前期一定不會好受,但後續的收成會讓你滿臉笑容。

北藍先生
北藍先生
我是住在台北的北藍先生Vic,喜歡貓咪,喜歡看書,喜歡有溫度的對談,希望你會喜歡我的文字,而我的PODCAST以「故事」之名連結彼此,搜尋「北藍先生」收聽—你的故事我來說

Similar Articles

Advertisement

Most Popular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