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討厭的勇氣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我是在十八歲的時候看到這本書,因為在愛情上遇到好幾次解不開的套,每每翻開都有不一樣的驚喜,讓我走出傷痛之屋,後來才發現能讓自己重新站起來的,只有自己。

低潮時,想要振作卻又無能為力
你也有那種提不起勁的感覺嗎?那是一種無能為力的無力感,想要站起來卻雙腳癱軟。
這些影響都是存在的,但不是必然的
每個人都有過去,所以的現在都是來自於過往發生的事情而有了現在的設定,或許你因為被劈腿而不再相信愛情、或許你因為被欺騙而失去對朋友的信任,我們無法否認那些傷害,卻可以抑制它持續影響我們。
你陷入「決定論」的思維了嗎?當我們認為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影響著我們,其實也同時間扼殺了我們對於自己的掌控權,讓過去所有發生的事情持續決定未來,因此那種潛意識浮出的無能為力,更會讓我們無法改變現況,並開始覺得活在這個世界上毫無希望。

為什麼我腦子裡總是充滿無限的自卑?
人類是在無能為力的狀態下來到世界上的,為了擺脫這種無力的自卑感,便有了普遍的需求和欲望,也就是「向上心」的展現。而不健康的自卑感,是因為與他人比較後,得到在人際關係下所產生的一種「主觀的自卑感」。我們不是真的不好,而是經過比較以後,覺得自己不好。
在意長相的只有自己,停止無謂比較

當我們開始失去自我,也會拉著別人一起做
當我們開始失去自我,也會拉著別人一起做
阿德勒說:「所有的煩惱來自於人際關係」如果你總是一昧地在乎著別人的感受,用力地滿足別人去維繫友情之線,或許今天你用盡全力滿足了一個是一個,但還有千千上萬的人,我們沒有辦法成為百變怪。
當我們為了滿足他人期望而活,我們也會開始要求別人滿足自己的期望,拿著「回報」觀念束縛別人,期待別人也有所回報,如果這麼做就陷入永劫不復的認可地獄,因此我們要學習切割課題

所謂的自由,就是做好自己的題目。

放下對自我的執著,轉換成對他人的關心
被朋友、情人甚至是家人傷害過後,常常會因此就開始啟動層層壁壘覆蓋,武裝自己,不想再讓自己受到一次傷害,脆弱的像玻璃。可當一個有層層武裝的人接近你,你又要怎麼靠近他呢?同理,又有誰可忍著那些被你荊棘刺傷的鮮血,進去敲敲你的心門呢?
你如果喜歡他,就對他好,他要不要接受是他的事情,是他的課題,如果你感到疲倦,想要停止不想這份友好關係的話,拿剪刀一刀剪斷也無妨,因為這也是自己的課題之一。

重複同件事情,期待不同結果絕對是瘋子。
即使連愛因斯坦都要吃苦,我們也要持續努力,也是我想獻給想要改變的大家的一句話,不僅鼓勵著你們,也鼓勵著我,若不滿足於現狀,想要有更不一樣的未來,就必須做出改變,改變自己的想法,選擇不同的生活型態,這一切都需要勇氣,我們一起努力我們一起努力,永遠永遠都活在當下,開始自己的幸福人生。學習平凡、學習不凡,送給讀到最後勇士們一首歌!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