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一本書》樊登一年讀52本書,選書法則大公開

樊登在中國創建的「讀書會平台」在2019年就突破3000萬會員使用、超過一萬間代理,並有鐵粉為其創立樊登書店,在實體及線上通路殺出一片天!一年內的營收更是超過4億元人民幣(約18.6億元新台幣),創立至今(2021)八年的樊登說書,光是年費就要價人民幣三百八十八元,折合台幣約一千八百元,但卻能靠著「每年一起讀50本書」的口號,在書本的藍海建起一座巨大的要塞。
  • 你想成長卻不知道如何培養閱讀習慣嗎?
  • 你想買書卻不知道挑哪一本嗎?
  • 你看完了一本書,但你真的有讀懂嗎?
  • 如果可以學會講書,你到底可以獲得多少意外的收穫?

知識匱乏的迷失症候群,樊登讀書法

台股2021年炒翻天,午餐去便當店左邊右邊都在討論標的,如果有一個機會讓你跟巴菲特對談,你要花 460 萬美金跟他吃頓午餐,還是要花300元買他的著作
樊登 - 讀懂一本書
「讀書是讓我們這些平凡人,有機會可以和有著時間距離的歷史古人、抑或是有著空間距離的現代巨製對話。」讀書可說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待遇,作者可能花了一輩子寫這麼一本書,你只要花幾百元就可以讀到,成功可以複製、失敗可以避免,書是絕大部分問題的出口,那些愛情、升職加薪、創業等等,很多問題都已經被討論到爛掉了,你可以會很習慣上Google尋求協助,但我認為從書中獲取的知識更加可靠。

「蘇聯——哈佛錯覺」大學無用論?

台灣自2008年的金融風暴開始,經濟受到打擊,「大學無用論」也在這樣一個困苦的工作環境中孕育而成。而蘇聯——哈佛錯覺而是間接證明了這個論點:「哈佛大學的教授以為是自己把學生教成了菁英,但事實是,這些人本來就是菁英。」
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是公認的天才,而他們其實沒有在大學學到什麼東西。回憶一下自己的大學時期,當初考一百分的那些考試,現在一個字也想不起來,反而是那些因為對特定領域感興趣去圖書館借來的那些書,所有的Knowhow被死死地刻在腦子裡,社會已經進入指數級增長時代,在學校所學的往往無法跟社會接軌,如果一個人沒有自學能力,不能快速地透過閱讀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很容易就會被社會淘汰。
樊登 - 讀懂一本書

閱讀是大眾「反脆弱」的武器

你能否在職場中做出一番事業,靠的是反脆弱的能力。《反脆弱》一詞是由《黑天鵝效應》的作者塔雷伯所提出。所謂「黑天鵝」,是指看似極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它具三大特性:不可預測性、衝擊力強大;以及一旦發生之後,我們會編造出某種解釋,使它看起來不如實際上那麼隨機,而且更易於預測;正是因為世界存在著黑天鵝效應這種來自未來的不確定性,更應該透過「讀書」這種最便宜、最簡單、最方便的方式加強自己的「反脆弱」性。
樊登 - 讀懂一本書
充滿主動性並且目標導向的閱讀
一般人之所以閱讀,通常是因為自己對某些問題不明白,而這就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前國高中的時候,英文好像是某些人的地獄,要他背個單字要他命一樣,後來出了社會,發現以前不喜歡的科目變成他履歷上致命的弱點,並大把大把的掏錢,以近乎十倍多的金錢學習英文,而成效也出乎意料的好,當你自己明白知識缺口在哪裡,而你充滿主動性針對目標學習時,就會讓自己進入「沈浸式學習」狀態。
閱讀是一種沈浸式學習
 
印度人曾經做過一項測試,測試人員在貧民窟的牆上安裝了一台電腦,旁邊完全沒有任何說明書,僅有鍵盤、螢幕和主機,兩週後,村裡的孩子都學會了玩電腦、踩地雷,當你今天對一件事情產生好奇、有了喜歡,才願意會時間在上面學習並且探索,甚至有一種失去時間消逝感的快感。
比起旅行社的套裝行程,自由行一定比可以更深入當地文化,更不用說在那邊待上兩個月。在這個焦慮的時代,老師和家長汲汲營營的也為孩子抓緊任何知識,卻讓學習落於「打卡」。學習是為了應付成績,在孩子還不懂學習的價值狀況下,閱讀變成一種程序,沒有樂趣,也沒有喜歡,更不可能成為專家。
 

閱讀是人類最大的知識資本

閱讀可以讓我們從「單向度的人」變成「多向度的人」。在科學語言中只有事實,尤其是大學教授出品的書,如《刻意練習》《原子習慣》,書的結論大多會透過各項實驗進行驗證後才會提出。

當我們閱讀時,我們腦中會不斷的運轉,試圖以邏輯性的方式,將事實間的因果關係做出連結,而在大量閱讀後,會發現自己變得愈來愈客觀,對於愈是絕對及肯定的事物保持懷疑,也就是所謂的批判性思維,在還沒有明確的事實以及邏輯前,永遠保持中立的態度,保持思考。

如何閱讀一本書,加入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提及:「透過目的性地訓練和練習,就可以運用大腦和身體神奇的適應力,突破原來無法擁有的才能。」我在2020年也閱讀完52本書,前面幾個月的堅持,讓我在後續的進行更加順利,不是因為我天生如此,或者智商超群,而是因為腦子裡裝了很多背景知識以後,再去吸收新知時,我會覺得很簡單,因為在那個閱讀的當下,我唯一在做的事看看有沒有差異,看看這本書能不能提供我全新的觀點。
「這件世界只要有人能做到,你也能做到。」Anders Ericsson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提到的心智表徵,只要在一開始耐心地咀嚼書中的知識,日積月累,你就能將各大領域的專業連結起來,看每一個新書的時候都會很輕鬆,並且富有成就感;當然遇到困難的書籍時,我們可以放慢腳步,同時也要想著:「一本書讀得太舒服,反而容易故步自封。」鼓勵著自己,就是因為有挑戰才會有成功的空間。

一年五二本書,選書法則是什麼?

怎麼挑書?時間那麼少,時間成本的寶貴,使我們在選書上產生恐懼,深怕挑到一本雷書。首先幾件事情必須要有三大概念。
  • 一、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除了工具書專門是提供直接性的解答,如《Google Analytics 疑難雜症大解惑》之外,不該要追求速效的心態。
  • 二、「鄧寧克魯格」效應,迷信於書單,不在意書的內容以及適合不適合自己,不該單純認為看了他們所推薦的書單就會變得很強。
  • 三、看不懂的書不要硬讀,這會扼殺你閱讀的樂趣,讓你難以養成習慣,你可以挑一些跟這本書接近的書籍,慢慢進攻,培養心智表徵。
實際的選書小方法
  • 一、看出版機構:愈是有名的出版商,就愈是看重出書的品質,可以記下你愛好的書籍出版商,慢慢累積自己的一批白名單。
  • 二、看作者背景:現在出書容易,作者激推大學教授的出品,像是《脆弱的力量》、《刻意練習》《情緒寄生》都是它們窮其一生的著作。
  • 三、推薦人:論推薦人,比爾蓋茲每半年推薦的書單都非常精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跟上世界首富的知識飛機一起飛向藍天。
  • 四、好書中的推薦書單:不論是網上的文章或是書本中提及的書名,當你覺得你現在正在閱讀的是個好東西,他推薦的項目也會很優秀。
  • 五、內容:看標題以及摘要,它到底能不能實際的幫助到你,每個書都有使命,而他要解決的是真問題還是假問題,需要你的辨別。

如何讀懂一本書?兩大專用心法

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就能夠讀懂多難的書,但我們卡在一個知識水平時,有很多好書我們是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的,這之中除了我們閱讀的數量多寡以及領域廣泛度之外,更重要的是——那些你讀過的書到哪裡去了?
心無旁騖地享受閱讀
有些人會在閱讀的時候邊做筆記、在書上畫線、或是去查詢那些看不懂的單字(英文)等,這會破壞閱讀的節奏,並且對於立即性的閱讀,記下來的通常都是作者的想法,而並非與自己內心討論過後的總結,與其這樣不如先享受翻閱的快感,進入《心流》感受作者的文字,再透過《控制潛意識》中的大悶爐產生更深度的思考,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樊登 - 讀懂一本書
必須讓知識進行自我反芻
雖然閱讀是沈浸式學習,比起一般不具動機的打卡學習還要強力,但同時他還是需要進行第二次複習的階段,才能讓知識落為我們所用。讀完的當下,詢問自己這本書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並看完書的七天,快速翻過章節,將自己認同的所有架構寫下,並且為其各個章節做個總結,把這本書的裡面的瓊漿玉液化成自己的養分;基於處女座的我,用寫字除了速度慢以外,錯字會讓我抓狂,因次我習慣使用電腦紀錄。
樊登 - 讀懂一本書

讀懂書以外,講書是強沈浸式學習

《最高學以致用法》中提到一個學習成長的重要關鍵——能夠持續交出成果的人,絕大多數都是重視輸出勝於輸入。比起閱讀,講書更需要主動性地搜集書籍中實用的資料,並加入自身想法,將魅力加諸於這些乾貨之上,為了避免誤人子弟,人在準備上會更加積極。
樊登 - 讀懂一本書

文字沒有意義,自己找;沒有脈絡,自己找。你會在字裡行間尋找並將其梳理出來,你的專注力會在此刻提升到最高,思維力會大幅提升,就跟《認知天性》所說的「提取」一樣,我們在必須要將艱難的資訊轉化為好入口的口語時,我們的大腦會受到足夠多的挑戰,產生「提取」(摩擦),就能更記住這些內容。

北藍先生
北藍先生
我是住在台北的北藍先生Vic,喜歡貓咪,喜歡看書,喜歡有溫度的對談,希望你會喜歡我的文字,而我的PODCAST以「故事」之名連結彼此,搜尋「北藍先生」收聽—你的故事我來說

Similar Articles

Advertisement

Most Popular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