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真確》看2022年的文化世界,6大法則突破媒體餵養

2018年出版的《真確》一書,由已逝數據學家Hans Roslin提供大量理性的數據讓我們觀測真正世界的樣貌,他在2017年因為胰臟癌而辭世,這是他在人生最後一段時光中,嘔心瀝血也要讓大家看見的希望。

「我要你看到統計數據背後的個別故事,也要你看到個別故事背後的統計數據。不靠數據無法了解世界,但光靠數據也無法了解世界。」

其中Hans Roslin提供了多樣問題考考讀者,究竟在我們眼裡的世界與真實之間有多少差別,其中我重複做錯了兩題,讀過書的大家不妨再試試看。

1. 現今全世界低所得的國家裡,多少女孩會讀完小學?
(A) 20%
(B) 40%
(C) 60%

2. 現今全球多少2歲兒童有接種疫苗?
(A) 20%
(B) 50%
(C) 80%

3. 在過去20年來,全球赤貧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是⋯⋯
(A) 20%
(B) 50%
(C) 80%

《真確》並不是一本新書,而裡頭的部分數據也是來自於2017年的舊數據,對於全新的2022年來講,究竟還有什麼樣值得參考的價值存在?作者Hans Roslin畢生都在為了讓人類抵抗無知而努力著,他分析著這些大數據,並從中汲取人們對於事實的常見謬誤加以分析,希望為人們爭取一絲絲明瞭真相的可能,上面三題的答案分別都是C,你的答案相符嗎?

為什麼看見的盡是悲慘的世界?

如果以上三題你都答對,那恭喜你,你是稀少的6%人口。2021年5月,台灣因為新冠肺炎病例上升而進入第三級警戒,我們待在家裡的時間也變長了,某日看著電視新聞台的時候,新聞播報著德州水災、美國森林大火、Delta+疫情加溫的消息,我老媽突然嘆了一口氣:「現在是怎樣?怎麼整個世界好像都在崩壞。」那當下我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覺得⋯⋯是嗎?是這樣嗎?世界真的在變糟嗎?

真確 HansRosling

4. 現今臭氧層破壞物質的用量?(千噸)
(A) 2000
(B) 200
(C) 20

答案是C,相信你已經於答案的選擇駕輕就熟,但即使《真確》一書所提供的真實數據確實證明——世界正在變好,但為什麼我們打開電視、打開手機,隨手都可以看到無止盡的全球負面報導:以巴大戰、天災不斷、冠狀病毒失去控制、失業率飆升、股市即將重演2008的崩盤,為什麼媒體不給我們真實的世界,而是餵食我們這些黑色能量呢?

人類豢養的媒體:愈聳動愈想看

台灣新聞經常可以見到各種聳動的標題,愈是誇張流量愈高,究竟是為什麼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想像人類的大腦有一層防護罩,或是一個注意力的濾網,它保護著我們不受膨脹的資訊轟炸,新聞媒體是一間公司,他們需要流量,他們今天不太可能下一個標題叫:「台灣今天沒有天災」、「今天沒有殺人案發生」等等的標題,這個文字記者可能先回家吃自己。

因為平凡日常所發生的好事對於人類大腦來說,太過無趣而導致被過濾掉了。「辣模上衣一掀?竟然會有這個!」諸如此類的刺激標題才有價值,報導的內容愈嗜血愈賣座,如果我們不格外小心,就會誤以為這個世界就是這個樣子,與其怪罪媒體餵養人民這些誇大的內容,不如提升媒體素養,意識到注意力過濾器的存在,讓我們在未來辨讀資訊可以更中立更理性。

真確 HansRosling

我們與他們:邪惡的二分法世界

非黑即白的二分法,在現今的社會特別危險,如果你不愛我,就是討厭我;如果你不是支持藍色的,那就是支持綠色的,究竟為什麼以往的人類會如此仰賴這樣的分類模式,我自己有一套想法。以前的世界比較單純,民主的發展也相對初期,在自由建立的開端,使用二分法可以清楚架構出一套價值觀,然而那個時候的情況也沒那麼複雜,於是黑白分明顯然是比較輕鬆的選擇。

《真確》一書也提及:「沒有什麼西方或是非西方國家,沒有什麼富國跟窮國,那條鴻溝早就已經不存在了。」回首自己看待中國、東南亞國家,也存在著認知偏差,我們活在一個被寓言或是故事渲染的世界裡,等到你真的去外面走一回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你想像中落後。2016年世界銀行也正式廢除了「開發中」與「已開發」國家這兩類說法的詞,因為他們已經不足以形容現今的國家狀態。

真確 HansRosling

把世界分成兩類很簡單也很直觀,也成為記者文字著力的重點,將兩方形塑為衝突的對立兩方,邪惡與正義往往讓人特別熱血又興奮,但是你認真的生活在2022年的世界,你就會發現,灰色地帶比你想像中還要普遍,他不接受你的告白,不代表他不愛你,而是可能兩人不適合而已(如果你不同意,顯然你還在失戀狀態)。

數字的遊戲:失真的真相

回想起台灣20121年5-7月的疫情狀況,一天爆增500多例,突然間人們爭先恐後地想要注射疫苗,根據衛生署所提供的資料台灣至本(2021)年6月28日為止的接種後死亡率(0.0122%)比英、美高出甚多, 是英國的6.6倍(0.0019%)以及美國的6.9倍(0.0018%),媒體為此大作文章,群眾開始害怕自己沒有感染上COVID-19就先被疫苗害死。

致富心態 morgen housel

是什麼讓我們的死亡率這麼高?這個數字的參考依據在哪邊?看到這則新聞讓我特別想舉一個職場的舉例來做說明,我是行銷廣告領域的企劃,時常需要分析很多廣告素材的數據來優化,加以改善我們的業績,很多時候會看見新人就只給我們一個數字:「今天這則A廣告轉了6單,很棒吧」、「這個B素材的點擊率有25%,我們應該繼續做下去。」

數字需要比較才有意義

廣告分析數據並不像角度或是身高一樣那麼直覺,它需要比較。如果今天A廣告花了我5萬元才轉了總價值不到5000元的產品、如果今天B素材其實只有4個人看過他,只是剛好一個人點了它,就造就了這點擊率25%的神話(現在的廣告點擊率有1-2%就要偷笑了),這就是我們常見的數值謬誤,數字很容易被捏造成提案者想要傳達的意思,如果沒有仔細對比,你就會發現那些被呈現出來的數據都是騙人的。

回過頭來,為什麼台灣的疫苗接種死亡率這麼高?比起英國以及美國,台灣接種的速度較慢,並且是先由高風險族群、年長者開始打起,疫苗目的就是要誘發免疫反應,而這樣的免疫反應會產生不適感,甚至會造成身體血行動力學的變化,是有可能讓原來慢性疾病突然間的急性惡化,進而造成死亡,直至今日(7/21)疫苗慢慢普及至年輕族群,也有醫生斷言0.0122%會是台灣的歷史高值。

世界正在變糟,也在慢慢變好

在台灣的我們,是在Hans Rosling世界分佈中最舒適的第四級,是在教育程度、生活水準跟經濟條件較高的一群人,我們讀過的書相對較多,應該要靠近真相一點,而事實卻是我們對世界並不熟悉。

真確 HansRosling

「這是我所讀過最重要的書之一,可以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確指南。」Bill Gate

世界仍然有不幸的事情再發生,也一直一直在變好,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的課題,我想這個世代的就是如何在眾多的資源中挑選,並擁有批判性思考,從地球是方的到地圓論,從地心論到日心論,要知道人類是無知的,力求時時求真,最後感謝Hans Rosling對這個世界的貢獻, 字裡行間都看得出來他對這個世界的厚愛,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奮力為地球盡一分心。

北藍先生
北藍先生
我是住在台北的北藍先生Vic,喜歡貓咪,喜歡看書,喜歡有溫度的對談,希望你會喜歡我的文字,而我的PODCAST以「故事」之名連結彼此,搜尋「北藍先生」收聽—你的故事我來說

Similar Articles

Advertisement

Most Popular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