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二常的世界存在於我們生活的縫隙中,在微光間的平行世界。
在這裡,隨著人們越來越在意外界框架而試圖變成大人,一旦成年便不會再受傷、失去痛覺,被劃傷的肌膚流出來的不再是血液而是絲絲落落的棉絮;病徵由指尖蔓延一路蜿蜒到心臟,這種症狀稱之為「布偶症」,許多人甚至沒來的及看見自己最初的樣子,就活成了一具被他人眼光支配的布偶。
一間公寓,三個故事,以二常公寓為故事中心,記錄著三個女孩面對成長的掙扎,以及如何在傷痕裡拼湊出成熟的自己。
外界眼光是當代的惡
這部故事裡沒有壞人,但在資訊爆炸、自媒體橫生的世界裡,我們都是惡的操盤手。二常公寓中三段交錯的故事,恍惚間把長大的進程與布偶症惡化的契機牽上了密不可分的關係圖,完美之於瑕疵、驕傲之於自卑、快樂之於悲傷,一體兩面的定義究竟是誰給予的框架,長大是不是就只能變得正常? 但所謂的正常又是什麼呢?
很多人長大以後就都不會受傷了
長大是可以選擇自己安身的所在,有能力成為他人的依偎,哭泣時依然有微笑的力量;但成為大人時才明白,所有讓自己變好的事情都是辛酸的。
楊思之眼中的長大是不再受傷的完美,不管失戀幾次、受到多少拳打腳踢依然能擺起笑臉繼續生活。生活是一連串的嘗試與遷就,儘管楊思之是人人稱羨的網紅,但光鮮的面紗下卻依然在愛裡遷就,因為愛可以讓她變得更好。她會送陳老闆的太太跟自己一樣的香水,這樣兩個女人就能融成同一個影子、悄悄的分享同一份愛。
哪有人是完美長大的呢?
正因為有些不完美,成為大人之前的記憶才會這麼讓人珍惜,艾瑪對於生命中的稜角是釋然的,夾雜著些許無奈,她坦然接受生命中的好與壞,同時暗自希望能在現實中依然活得像個孩子,因為她害怕變得世故而失去自我。在進駐二常公寓前,艾瑪從小古醫生那知道了布偶症,帶著點桀傲不遜與孩子氣,離開充滿泥濘的家,她嚮往自由的世界,成為獨立的個體。
在那個世界裡人人都跟楊思之一樣,有著恰如其分的衣著、世故的談吐與穩定的生活。她不喜歡楊思之,甚至有點懼怕她,因為她不願承認自己有這麼點渴望成為楊思之,一點一點,艾瑪的指尖再也流不出血液。
一輩子都看不見最初的自己是什麼模樣
幸子最初的樣子是一朵藍玫瑰。她帶著刺面對世界,分不清是自傲還是自卑的包裝自己。不太滿意自己略黑的膚色與鬆軟的體態,她討厭楊思之,因為看見楊思之完美的一切會提醒幸子不太符合大眾審美的一切。她知道男孩是愛著她的,但不愛她稱不上纖細的身形。
女孩假裝擁抱理想中的詩與遠方,但細小的傷心已累積成了心中自卑的獸,那些不經意的玩笑餵養了野獸,在保護自我與躲避眼光的同時,幸子的自卑也吞噬了那朵藍玫瑰。
能夠被拯救的,只有願意被拯救的人
最終選擇與男孩結婚的艾瑪未能拯救自己,在與女孩分手的那刻起艾瑪已經是一具布偶。艾瑪看見了幸子心中巨大的自卑,她渴望透過拯救艾瑪,來回應當初那個即將溺斃的自己。但我們常常會忘記,「拯救」是一件無法一昧給予的禮物,往往你以為的拯救是他人眼中的多餘。
不被愛,不代表不值得被愛
她始終對於父母不接受自己的畫作而耿耿於懷,她渴望被認同,藉由認同而達到自我肯定,但幸子選擇畫畫這條路,不管有無才華都是不被愛的。畫畫稱不上是她的夢想,比較像她是怎麼樣一個人,呈現她與世界溝通的樣子。
每個人都有一種與世界溝通的獨特方式,總有人會欣賞你的獨特,前提是你不再強迫自己變成另一種樣子,真真切切的相信生活的選擇權是自己的。
看向鏡子的時候,希望是喜歡自己的。
希望我們看向鏡子的時候,有一瞬間是喜歡自己的。那一個瞬間,也許就能撐起我們長長的,千瘡百孔的人生。現在的你,還記得自己最初的樣子嗎?偶爾會坐在辦公室討厭社畜一般的自己,但誰的生活不繞路,花開荼蘼終有時,我們的情緒都是你真真切切活著的證明。
喜歡現在的你也罷,討厭自己也沒關係,悲傷與快樂都存在於二常,請不必佯裝快樂,你的所有狀態都是最棒的常態。一天結束之時,問問自己今天過得如何,開心時請別吝嗇給予掌聲,糟透了也沒關係,與自己和解,你有能力選擇成為一個最好的樣子。
張西-寫出世代共感的年輕靈魂
正式出版作品前的張西經營著「故事貿易公司」,這間公司以故事做為貨幣,貿易著陌生人的心事。爾後如願出版作品「把你的名字曬一曬」、「你走慢了我的時間」等散文作品,「二常公園」則是張西第一本小說。還未30便在2018年被誠品與龍應台、張曼娟以及蔣勳等文學巨擘並列為年度10大華文作家。